歡迎來到第一物流網

                              關注掌鏈公眾號

                              洞悉物流供應鏈

                              當前位置: 首頁 > 前沿觀察 >
                              3年融資65億“國產英偉達”,能成中國GPU新鏈主?
                                 作者: 景舟 雷利 閱讀:60671 日期:2023-12-27

                              2023年8月9日,美國拜登政府推出《關于解決美國對受關注國家的特定國家安全技術和產品投資的行政令》,這也是國內媒體所稱“對華限投令”。

                              image.png

                              (圖源:中文國際)


                              該行政令授權美國財政部審查美國資本對3項中國“敏感科技”的新投資: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某些人工智能技術,并要求美國資本在投資中國其他科技領域時須獲得美國政府許可。

                              “限投令”限制目標是遏制中國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先科技獲得美國資本,進而實現遏制中國鏈主企業發展。如果美國華爾街的資本撤退中國市場,中國拿什么孵化科技鏈主企業?

                              image.png

                              (圖源:The White House)


                              12月14日,央行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76.39萬億元 同比增長9.4%。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4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556億元。

                              掌鏈《智慧供應鏈》第5期小編帶你來看限投令影響及中國新銳科技鏈主的“?!迸c“機”。


                              一、中國鏈主錢荒?116萬億資產兩大財團撤退


                              在拜登政府推出對華科技投資限投令后,9月7日,在高通、英特爾等都居主要股東的美國猶太財團——貝萊德(Black Rock),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管理全球資產約9萬億美元(64.2萬億元),宣布關停旗下中國靈活股票基金,減少在中國資本市場活動。

                              image.png

                              (美國貝萊德 圖源:外媒)


                              不過更令國內科技資本憂慮的是,2023年11月10日,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公司之一、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美國先鋒集團被曝退出中國市場。富可敵國的先鋒集團有多強?除了其管理7.2萬億美元(約51.4萬億元)外,其對全球半導體投資更可見一斑。

                              先鋒集團是全球最大AI芯片商英偉達最大股東,是全球最大PC芯片供應商英特爾最大股東,還曾是全球最大手機芯片供應商高通最大股東,目前是第二大股東,另外還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儲存產品商美光集團最大股東。

                              美國貝萊德和先鋒集團合計管理資產約116萬億元,先鋒集團和貝萊德退出中國,中國科技企業就沒大錢投了?短期看,因為美國對華限投令,華爾街金融資本投資中國領先科技企業的可能微乎其微,這很糟么?

                              image.png

                              (美國先鋒集團 圖源:外媒)


                              掌鏈認為,金融資本最終要投到實業中才能繁殖利潤,實業要靠需求有人買單才能做實產業,反之就是空心化的產業。

                              12月14日,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稱,美國債務若在2023年底達到35萬億美元(目前33.9萬億美元),將意味著美國每年支付利息將達2.3萬億美元。目前,美聯儲持續維持高利率,吸引美國資本及海外資本回流美國,但如果資本沒有在好實業中繁殖,最終將倒逼美債風險。

                              掌鏈認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限投中國科技企業,反而可能給本土資本及其他非美資本帶來契機。而中國一樣正在培育類似英特爾、英偉達類似的半導體鏈主企業。

                              資本的嗅覺最為靈敏。國產“英偉達”要來了!近日,國內GPU芯片獨角獸公司“摩爾線程”完成新一輪數億元B+輪融資。這也意味著其3年內完成了5輪融資,累計資本超65億元。

                              image.png

                              (圖源:摩爾線程)


                              相比融資速度,摩爾線程的“到來”,更可謂集天時地利人和。一方面,其誕生于美國的芯片制裁最為嚴重的時期。另一方面,不論是GPU、CPU,還是其他各種類型的芯片,中國不僅是全世界最好的生產基地,更是全球最大的買家。再者,摩爾線程的創業團隊,堪稱行業頂級。

                              數據顯示,我國服務器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663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950億元,復合增長率約為16.6%,預計2023年將增至2197億元。伴隨著服務器行業的穩定發展,GPU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脫華組合拳:美國限投下的中國獨角獸突圍


                              摩爾線程,成立于2020年10月,被業界予以厚望,英偉達的有力的中國競爭者。而芯片,中美科技競爭的一個縮影,逃不掉,避不開。身處GPU賽道的摩爾線程,出道即焦點。

                              近年來,美國對華科技投資限制步步體現其“遏制中國技術崛起”的思維導向。

                              2023年8月9日,美國拜登政府推出“限投令”,旨在加強美國主體對中國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限制。


                              事實上,自2017年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華科技投資便開始調整,一些政策制定者甚至以“中國可能竊取美國核心關鍵技術”為由,主張對中國“對美投資行為以及流向中國的境外資本(包括風險資本和其他資金流動)”進行更嚴格的審查。

                              2017年1月,原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科技顧問委員會認為,中國的產業政策(包括對美國半導體行業的投資)“正在以破壞創新、削弱美國市場份額、危及美國國家安全的方式扭曲市場”。

                              而從資本的角度看,美國政府“投資封鎖”最想得到的,就是美國金融資本撤退中國,試圖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脫鉤斷鏈”,進而“遏制”中國發展。

                              10月17日,美國商務部下屬工業安全局(BIS)發布“芯片管制新規”,收緊AI芯片出口管制,并將摩爾線程、壁仞科技及子公司等13家中國公司加入“實體清單”。

                              摩爾線程所在的GPU賽道,更是橫跨了美國最關注的兩大科技領域——人工智能和半導體技術。摩爾線程的技術突破,成了美國眼里的“原罪”。


                              三、美國企業之痛:離開中國短期難找到高回報市場


                              而事實上,這一“陽謀”很難得逞!全球供應鏈已經相互融合,很難斷然撕裂。以芯片產業為例,這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需要各國分工協作。據統計,一些先進芯片的生產包括1000多個工序,需要超過70次跨境合作來完成。

                              《紐約時報》承認,“中國并不缺乏資本”。而離開了中國,美國資本恐難找到類似帶來高回報的市場。

                              嚴格意義說,離開中國市場,美國科技鏈主企業要更痛一些,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歐盟不是,日本不是,印度也不是。

                              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格爾辛格直言,“任何縮窄(英特爾進入中國市場)渠道的政策,都將反過來削弱我們在美國國內投資制造和研發的能力”。

                              image.png

                              (圖源:中文國際)


                              中國是否缺資本!肯定貝萊德、先鋒集團撤出中國要缺錢,但中國也不至于沒有替代選項,看看摩爾線程就知道了!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11月14日,摩爾線程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注冊資本由2379.8368萬元人民幣增至2441.316萬元人民幣,新增股東包括厚雪資本、中和資本、拓鋒投資、策源資本和恒基浦業。

                              四、科技供應鏈鏈主:摩爾線程帶動供應鏈效應


                              在克里斯·米勒的《芯片戰爭》中,如下描述了芯片產業鏈供應鏈:

                              “一個典型的芯片可能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以色列的一個工程師團隊,使用美國的設計軟件,采用日本軟銀旗下英國Arm公司的IP(知識產權)來設計;設計完成后,它被送到中國臺灣的一家工廠,該工廠從日本購買超純硅片和專用氣體,采用世界上最精密的,并且可以蝕刻、沉積和測量幾層原子厚的加工設備來制造。......然后,芯片通常在東南亞進行封裝和測試,然后被送往中國組裝成手機或電腦?!?/span>

                              構建產業鏈供應鏈關鍵是培育鏈主企業。事實上,鏈主企業就是產業鏈上的“皇冠明珠”,科技鏈條上更是如此。

                              而在芯片產業鏈各環節中,最具價值的,當屬上游的設計、制造環節。

                              據統計,在上游的芯片設計領域,美國企業數量占74%,中國僅占3%;在中游的封裝測試領域,美國企業占2%,中國占46%。此外,用光刻機制造中高端芯片的,基本上也就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幾家。但是,封裝測試并不是核心,門檻相對不高。

                              做鏈主企業,芯片上游,摩爾線程來了。專注于芯片設計的上游,摩爾線程已申請了300多項發明專利。

                              在芯片設計的基石IP方面,包括了GPU人工智能計算核心IP、GPU多核心調度IP、GPU芯片內部通訊總線IP和GPU片間互聯等,完全有能力實現全國產自研。

                              摩爾線程在短短三年時間就量產了三顆GPU芯片,其中第一顆芯片“蘇堤”從設計到量產僅用時18個月,做到了行業5年才能做到的事。

                              元計算是支撐包括元宇宙在內的下一代互聯網應用的通用算力平臺。事實上,摩爾線程是行業首個提出“元計算”概念的公司。

                              采取“軟硬結合”的路徑,摩爾線程為元計算應用的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2022年3月,面向“元計算”應用,摩爾線程開啟了多個重磅發布,正式邁出通向“元計算”征程的關鍵一步。

                              image.png

                              (圖源:摩爾線程)


                              12月19日,摩爾線程聯合中國移動北京公司、中國電信北京分公司、聯想、賽爾網絡、中科金財等十余家企業,共同宣布成立“摩爾線程PES - KUAE智算聯盟”。

                              芯片供應鏈、數據供應鏈、通信供應鏈……“元計算”加持后,智慧供應鏈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參考資料:

                              1、www.mthreads.com,摩爾線程

                              2、【國際銳評】美方對華投資限制令是支“回旋鏢”,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3、累計融資超65億,VC瘋搶“中國英偉達”,融資中國


                              編輯:景舟 雷利

                              国产成人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 2021 CN156.com Intera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掌鏈傳媒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郵箱:cn156@188.com 《第一物流網》版權所有,未經合法授權禁止復制、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京ICP備18029850號-3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