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對華脫鉤遏制下,”中國制造“是轉鏈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還是向從人力和土地成本較低的中西部轉移?
5月12日消息,歐洲最大快遞物流商德國DHL預計,東南亞則受益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供應鏈業務從中國流出的流入。這些趨勢始于特朗普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后,甚至中國企業也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以管理商業風險。
不過,掌鏈《供應鏈集群》專欄分析,向中西部地區轉鏈也是一大趨勢。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很多工業品的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最終產成品還是要在中國銷售。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全球頂級科技創新集群排名,武漢2023年位列全球第13位,排名連續6年上升,同時在中國上榜集群中排名第5。
(圖源:花湖機場)
2023年,武漢地區GDP達20011.65億元,比上年增長5.7%,跨越2萬億元,是城市能級從量變到質變的躍升。全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超2000家、總量達1.45萬家。武漢市3個開發區、6個主城區、3個新城區共計12個區GDP突破千億元大關,其中青山區和硚口區兩個老工業基地成為新晉者。
5月17日,中國民用航空局批復,同意“鄂州花湖機場”更名為“鄂州花湖國際機場”,是全國首個獲批的專業貨運樞紐機場。這意味著武漢航空貨運量或將超越鄭州成為中部地區最大貨運樞紐?
武漢的發展離不開支柱產業集群發展,以及產業集群與物流集群融合的供應鏈集群。武漢通過供應鏈招商獲得快速發展的秘籍是什么?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全球頂級科技創新集群排名,武漢排名連續6年上升,2023年位列全球第13位,同時在中國上榜集群中排名第5,這一連續上升趨勢離不開武漢支柱產業集群。
目前,武漢已經形成了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大健康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一)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武漢光谷在光電子信息產業有多強?數據顯示,光谷是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發生產基地,其光纖光纜占全國市場66%,國際市場25%,銷量世界第一。光谷已經形成了一個創新生態,1.6萬家光電子信息企業聚集,產業集群規模突破5000億元。
2023年,光谷簽約落地6個百億項目,產業項目到位資金646億元,外商直接投資6.8億美元。其中,招商引資協議投資額超2300億元,按全年250個工作日計,平均每個工作日簽約9億元項目。
2023年,《武漢新城規劃》《加快“世界光谷”建設行動計劃》在省級層面相繼發布,國家戰略、省市部署疊加光谷。
(二)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武漢是傳統的汽車工業強市,武漢經開區因車而建、因車而興,被譽為“中國車谷”。目前,武漢經開區已經集聚9家整車生產企業、13家整車工廠,形成了“傳統零部件+三電+軟件+芯片”的完整布局,涵蓋動力系統、車身系統、底盤行駛系統、智能座艙系統。
(圖源:中國新聞網)
2023年9月,武漢經開區首次召開汽車零部件專題招商大會,會上中國電子云可信智算中心項目、智新科技自主動力總成項目等8個招商引資項目簽約落地,涵蓋動力總成、高壓連接器、汽車供應鏈、檢驗檢測等領域。
武漢路特斯汽車、嵐圖汽車、猛士汽車等3家主機廠與6家零部件企業達成合作。此外,3家供應鏈平臺與6家零部件企業簽約。
(三)大健康產業產業集群。2023年4月,27個大健康產業重點合作項目在2023年世界健康博覽會(武漢)中集中簽約,主要涉及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生物醫藥、養生養老、中醫中藥等領域,總金額526.75億元。過去四年,健博會共吸引來自36個國家、105萬參展人員,簽約項目167個,投資規模超過3500億元。
當前,武漢生物醫藥產業高新技術企業超600家,規模企業約200家,入選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
2023年全年,鄭州新鄭機場貨郵吞吐量達607806噸,而武漢天河機場貨郵吞吐量剛達到206446噸,僅為鄭州新鄭機場全年貨郵吞吐量的1/3。2023年武漢都市圈的花湖機場貨運量達到了245281.9噸。
這是因為鄭州新鄭機場在一開始就選擇了“貨運優先”的發展路線。2013年3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批為首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
2014年6月,首條鄭州至盧森堡貨運航線開通,打通了國際貿易。2023年又新增了鄭州—首爾、德里等9條全貨機航線。至此,鄭州新鄭機場規模位居全國第6位,躋身全球貨運機場40強。
不過,鄭州航空港區產業高端化、創新性不足,且過分依賴以富士康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產業,這讓機場未來十年能否更上層樓,蒙上了一絲陰影。
武漢不臨邊、不靠海,要開放、要與世界經濟接軌,必須依靠航空。武漢大力發展臨空產業(國家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和世界級航天產業基地),以及武漢都市圈初步形成武漢天河機場和鄂州花湖機場的客貨雙機場格局,為武漢航空貨運發展帶來機遇。
然而武漢航空貨運發展還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問題,一是天河、花湖機場還未形成港產聯動局面,臨空經濟區臨空偏好型龍頭企業或頭部企業的帶動不足,花湖機場所在的鄂州市在2023年才從五線城市升為四線城市。
二是天河花湖航空雙樞紐還未完全發揮空鐵聯運優勢,尤其是武漢高鐵樞紐的聯運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
2023年8月,湖北省委書記王蒙徽在省委專題會議上表示,以搭建供應鏈平臺為基礎、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是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重要途徑。
(圖源:新華社)
一是要通過搭建供應鏈平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促進供需集聚、對接,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
二是要開放政府的資源和服務,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發揮國企和民企各自優勢,實現共同發展。
三是要更好發揮湖北得中獨厚的區位優勢,搭建物流“地網”、數字化“天網”、供應鏈“金網”、服務貿易“商網”,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高效聯通,加快推動湖北由沿海開放的“后隊”轉變為新時代內陸發展的“前隊”。
其實早在2022年,湖北省就開始布局供應鏈信息平臺,先后搭建了國控、楚象、華紡鏈、長江汽車鏈和供銷系統供應鏈等平臺,這對于湖北省立足供應鏈、重構價值鏈、提升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
2024年一季度人才流動大數據報告顯示,新一線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持續增強,企業招聘需求環比上漲51.73%,求職投遞簡歷量環比上漲21.33%。
中部第一城武漢對人才的吸引力持續增強,一季度,招聘活躍需求前10名的城市分別為北京、成都、廣州、杭州、深圳、武漢、鄭州、上海、濟南、佛山。簡歷投遞量前10名的城市分別為:北京、成都、深圳、重慶、上海、廣州、杭州、武漢、長沙、西安。
掌鏈專欄:供應鏈集群
本欄目為掌鏈重點推進的首個供應鏈集群發展的研究專欄,基于各類產業集群及產業帶、物流樞紐/貨運樞紐等,研究產業集群與物流樞紐融合發展,專注推進區域供應鏈集群發展和供應鏈招商,歡迎聯系交流與合作。
編寫:雪晴